“不应该发展电直热方式供暖,只有在热网和燃气网无法到达的严寒地区,建筑达低能耗标准下,可采用直接电热方式的热源,也提倡分散电采暖。”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在3月31日举办的第十五届“清华大学建筑节能学术周”公开论坛上表示。在江亿看来,无论从经济、能源利用效率还是环境排放上,利用热电联产和工业余热供热方式比传统的煤改电、煤改气都具有优势,因而这应该是我国城镇清洁供热的首选供热方式。
江亿在上述论坛上表示,天然气热电联产不宜在我国城市大量推广。对于已经上马的燃气热电厂,应增强为电网灵活调峰的能力,同时深度回收烟气和乏汽余热,提高热电比,降低热网回水温度,可以在不增加天然气耗量和不减少发电量的情况下,提升电厂供热能力40%以上。
“绝大部分电厂供热潜力尚待进一步挖掘。”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市热力集团副总经理刘荣在上述论坛上谈道。据刘荣介绍,不同省份热电联产发展程度存在差异,部分省份电厂供热功能得到较大的发掘,而部分省份电厂供热发展尚不充分。针对某集团的现状供热出力进行调研,该集团热电联产热量产出仅为可产出量的44%,绝大多数机组供热潜力仍存在很大的挖掘空间。刘荣建议,目前北方存量机组的供热能力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应在确保存量机组充分利用的前提下方可新建热电联产机组。
城市电力、供热、天然气系统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为此,清华大学教授付林在论坛上建议,应从综合能源系统的角度看城市能源问题,充分认识热、电、气各自的特征,综合考虑并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领域,使得热电气相互协同,才能实现清洁低碳、高效安全的城市能源系统。
第十五届清华大学建筑节能学术周于3月25日~31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办,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承办,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协办。本届节能周的主题为“未来城市低碳能源与清洁取暖”。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学术周自2005年创办以来,在建筑节能领域仁人志士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已经成为建筑节能领域国内外学术界、企业界和各级政府沟通信息、交流经验的重要平台,为传播建筑节能科学理念、促进建筑节能事业发展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