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城镇供热协会联合举办的《清洁供暖路径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报告》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城镇供热协会联合撰写,旨在为下一步清洁供暖发展的路径选择提供决策性参考。
《报告》总结了近年来国家推进清洁供暖的规划与政策支持情况,并对北方地区推进清洁供暖的现状、补贴情况及未来规划进行了梳理。《报告》指出,2017年以来,包括京津冀地区、东北、西北等地区在内的多省区市陆续出台了从自身实际出发的清洁供暖实施方案。各地依据“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的原则,根据当地供热需求特点、资源禀赋状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了清洁供暖规划目标,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主要表现在:全国空气达标城市不断增多,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秋冬季取暖季空气质量改善明显,大气环境监管能力显著增强等方面。
《报告》认为,清洁供暖是大势所趋。经过近几年的持续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以集中供暖为主、多种供暖方式为补充的发展格局。但需要看到的是,冬季清洁供暖是一个系统性工作,也是一项极其繁重的任务,由于部分地区仍缺乏统筹规划,影响了清洁供暖的可持续性,尤其在煤改电、煤改气的补贴政策逐步退坡后,居民存在供暖成本升高的担忧。
针对目前北方地区清洁供暖存在的问题,《报告》梳理了当前主流热源供暖形式及技术路径,并对各种供暖技术路径适用场景进行了总结。《报告》认为,第一,经过超低排放改造的燃煤热电联产机组和大型燃煤锅炉,仍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担当集中供热主力。第二,工业余热已成为不少地区清洁供暖的重要选择之一,预计未来余热利用效率、余热供暖面积有望进一步提升。第三,在天然气利用上,高效、低氮的燃气空气源吸收式热泵等产品的应用,将有利于节省天然气消费,提高天然气使用效率,同时能减少国家补贴。第四,推广能效高、投资及运行经济性好、能够不依赖政府补贴的清洁供暖技术,将有利于降低化石能源使用量,减少排放。第五,在非连续性供暖、供热管网覆盖不到的办公楼、学校等场所可利用好可再生能源与蓄热技术。
《报告》还对未来清洁供暖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展望。《报告》指出,未来,在对清洁供暖的认识上,将从盲目、应付、被动向理性、科学、主动方面转变;在对清洁供暖的侧重上,将从只注重环境治理向环境、能效并举方面转变;在清洁供暖的方式上,将从单一能源向多种能源以及多种方式互补的方面转变;在清洁供暖的创新上,热电协同与跨地域协同供热将被提上议程;在清洁供暖的推进上,将从供热系统改造向以生态为目标的全方位综合治理转变;在清洁供暖的运作上,将从单纯依靠政府补贴向合理分担和依靠市场运作的方式转变;在清洁供热的推进过程中,带动了我国清洁供热装备产业的升级和发展;在供热系统的建设上,智慧供热将成为未来清洁供热发展的趋势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