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市场销售的寒冬期,越是家电厂商转型变革的高频期。有的企业,在行业发展的低谷期,还保持着销售规模的逆势增长、经营利润看上去也不错,但其已经在未来的竞争中全面掉队;有的企业,在行业发展的低谷期,遭遇规模和利润的双双下跌,但却在未来的竞争中提前蜕变,实现战略布子和市场抢位。
2018年随着家电市场再次陷入一轮“高开低走”的快速下挫期,且市场的下跌速度和消费的低迷,远远超出家电厂商预期和把握能力,这也意味着一个属于中国家电企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彻底宣告结束。这也是中国家电产业在30多年的市场化扩张中,第二个“黄金十年”。
作为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诞生的第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化产业,家电行业从80年代末期开始起步,当年从“一穷二白”起步,通过借鉴、模仿和学习日本、欧美等外国企业,很快在1998年前后,找到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由此也开启一轮属于中国家电企业的首个“黄金十年”:那就是基于“政策红利、人口红利,及时代红利”,对内是背靠“从无到有”的强大中国消费市场,对外则是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灵活多变的市场经营节奏”,从而在与欧美日韩等外资洋品牌的竞争中,在低端市场确立一席之地。
随着中国企业开始在本土家电市场的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份额和地位后,整个产业迎来两大标志性的转折点事件:
一是,家电市场彻底告别“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消费需求在完成“从无到有”的普及应用后,开始谋求“从有到优”的升级迭代;
二是,家电企业开始不满足于在中国本土,在中低端市场的规模化抢夺,希望从价格竞争转向产品、技术和品牌的全球化竞争。
由此在2008年前后,中国家电业迎来第二个“黄金十年”,企业谋求由做大向做强转型,产业谋求从价格驱动向价值驱动升格。其标志性事件,则就是中国企业在高中低端市场全线围剿外资企业,掌握市场竞争的相对话语权;走出价格竞争的区间,开启品牌、技术和营销、管理竞争的新通道,开始在全球市场上演一轮“买买买”为核心的资本并购、管理创新和品牌崛起。
可以看到,凭借“规模做大”后的综合竞争力,从中国家电业迎来第一个发展低谷期的2014年开始,则成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掀起新一轮的“品牌化崛起”、“资本化并购”,以及“海外本土化”经营的新浪潮。从海尔、美的纷纷对全球家电老牌巨头GE家电、东芝家电、Candy等收购,到海信相继登上世界杯、欧洲杯的世界顶尖体育赛事的主场,以及大量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开启“本地化”的品牌、渠道和营销深耕。
在看似“圆满”的第二个黄金十年,对于众多中国家电企业来说,却因为一轮产业刺激政策红利的突然出现,打乱原有的家电企业转型升级部署和计划,从而再次陷入了一轮“靠规模优势、靠价格优势”抢夺市场蛋糕、透支消费需求的低端竞赛中。
同时,互联网时代浪潮的到来,京东、阿里等线上电商巨头崛起,以及小米、暴风、乐视等互联网企业跨界抢食,让很多企业首次遭遇来自互联网企业在用户经营理念、效率驱动模式、硬件免费内容收费商业模式等一系列冲击,
从2018年开始,随着整个产业再次陷入一轮发展的快速动荡调整期:外部产业环境在房地产持续调控带来的新增需求税减,内部市场竞争体系谋求“从大到强”跨越缺乏手段和模式,这也意味着整个家电产业过去的“黄金十年”终结,而随着一个IoT物联网时代的开启,这又将顺势拉开中国家电企业早已布局多年的智能化转型,进入攻坚战阶段,并将由此打开家电产业的第三个“黄金十年”。
第三个“黄金十年”的标志性事件,就是家电产业外部环境从互联网时代的高效率、低成本驱动下的背动响应,进入物联网时代的物物联连、系统集成的主动响应。对于企业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必须要从过去的以成本经营和产品竞争为中心,全身迈入以用户经营和服务竞争为中心的新通道中。从卖产品的一锤子买卖、商品赚差异,全面进入以提供解决方案的持续性交易、服务谋利润通道中。
由此来看,整个家电产业的企业群体,也开始从过去的“非强即弱”、“非小即大”的两极分化,直接迈入一个“搞定用户”的一元竞争体系中。即不管当前企业的实力、规模是大而是强,只要能在充满各种机会的IoT时代,找到自己的差异化定位:比始,提供某一个智能家居的解决方案和功能模块,提供智能家居的设计安装施工服务,或者类似的产品、技术和用户体验的解决方案。从而找到自己的差异化竞争。
在一个属于家电行业发展低谷期的到来之际,这也意味着一个属于家电产业新一轮发展扩张机遇期到来。家电企业的掉队,不只是市场洗牌、淘汰出局,而是相关企业由强变弱、由大变小,从过去占据市场舞台的中心位置,到如今彻底成为市场的边缘配角。
家电业的下一个黄金十年,不只是在家电消费市场,而是家庭的消费市场;不只是传统家电企业为主角,而是充斥来自家居、家电、互联网、物联网、科技创新等多个行业、领域的各个企业。在快速的市场竞争和产业变革中,对于家电厂商来说,最可怕的不是来自竞争对手的挑战,而是被时代抛弃,被那些曾经不起眼的跨界创新企业超越!